• 首页
  • 时政新闻
  • 发改动态
  • 营商环境
  • 信用建设
  • 中宏研究
  • 中宏视频
  • 一带一路
  • 自贸港
  • 脱贫攻坚
  • 产教融合
  • 曝光台
  • 本网专稿
logo 脱贫攻坚
  • 首页 >
  • 脱贫攻坚 >
  • 正文

“十三五”期间海南省12.6万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措施

2021-02-04 14:51:13 来源:海南日报
分享到: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
“现在养了5头牛、8只羊、50多只鸡,种了五六亩菜,收入门路比以前宽多了!”在海口市大致坡镇金堆村,有了政府的产业帮扶,脱贫户冯所勇的生活越过越红火。

  产业帮扶是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“造血”的关键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各级帮扶单位把“发展生产脱贫一批”摆在重要位置,加大产业扶贫力度,共有12.6万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措施。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,获得产业帮扶的贫困户中有93.25%获得带贫主体的帮扶,62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4万多户15万余人。

  在定安县龙湖镇南科食用菌栽培基地,脱贫户林千乔依靠帮助企业生产菌包,收入稳定提升。该基地的菌包由木屑、玉米秆、秸秆等材料制成,环保价廉,除了用来培植蘑菇,菌包废弃后还可以用作家禽饲料和农作物肥料,受到市场欢迎。依靠发展这一特色产业,该基地带领包括林千乔在内的一批贫困户成功脱贫。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各市县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,加快发展特色扶贫产业。截至2020年底,全省特色扶贫产业规模种植类达92.21万亩、畜禽养殖类达2278万头(只),相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67.7%、150.9%。

  “现在我种的青瓜是嫁接的,南瓜的根,青瓜的果,病虫害少了,产量也提高了。”在五指山市毛阳镇毛兴村,脱贫户王政定开心地说。

  王政定种植的嫁接青瓜,是该村驻村帮扶干部张文为该村引进的帮扶产业。张文是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所长,不仅是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,也是位科技特派员。“除了引进高效农业新作物,调优农业产业结构,我们也会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。”张文介绍。

  毛兴村发生的变化,是我省科技服务机制更加完善的一个缩影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组建了“农老师”服务团、贫困村科技特派员、挂职科技副乡镇长等多维度科技服务队伍,深入扶贫产业一线开展农业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与服务。共组建省、市县、乡镇三级“农老师”服务团90个1520人,帮扶贫困户超过7.2万户次,帮扶带贫合作社(互助社)811个。

编辑:李小辉
审核:陈文杰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    为您推荐

  • 微信
  • 微博
  • 手机中宏网

相关推荐

阅读排行

  • 春节黄金周 “就地过年”激发海南省旅游新动能
  • 春节海南“菜篮子”供需两旺 菜价总体保持稳定
  • 海口严控聚集活动规模 超150人须全员核酸检测
  • “鲲龙”海上首飞成功
  • 海口绕城公路二期项目将于今年3月底前主线通车
  • 中宏网总裁毕俊杰一行在宁与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座谈

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

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-1